山西煤企困境:五年前的煤老板多数坐家里数钱
发布时间:2014-06-18 点击数:
当煤老板扎堆购买“悍马”时,当焦炭出口价格达到每吨400美元时,煤炭让山西皇冠上的“黑钻石”熠熠生辉。进入2013年,这座乌金堆砌的帝国大厦轰然倒塌。当年7月,山西“煤炭20条”发布,政府出手救市,虽说短时间内显现触底反弹之势,但终究是昙花一现,这意味着煤炭黄金十年的彻底结束。2014年,煤炭市场低迷持续发酵。今年一季度,山西GDP增速仅为5.5%,位列全国倒数第三,山西被逼入绝境。在上述背景下,5月下旬,行业新政“煤炭17条”再次由政府发端,新一轮救市由此拉开帷幕。“2009年之前,煤老板的工作是——开着豪车找饭局,坐在家里数钱玩儿。”大同煤企负责人李广(化名)说,现如今,则是整天追着银行求贷款,扩大产能保生产。6月以来,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从山西各产煤区了解到,该省五大煤炭集团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下跌幅度同比超过20%。近两年来,市场持续下行造成的煤炭产品价格下跌因素已使山西减收4000多亿元。上述背景下,山西煤企逐渐上榜金融机构风控名单。而现实是,银行不仅收缩对煤企放贷额度,而且对以往欠债企业也呈追缴态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类似让李广挠头的问题正发生在众多煤企身上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山西大部分煤企都陷入债务危机,大同某集团银行贷款甚至达到30亿元。该集团有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,短时间之内贷款无法偿还。眼下,公司诸如煤化工、电厂等需要注入资金的项目实在太多,加之从2013年至今煤价持续下挫,仅为每吨400余元,除去人员工资和维护正常生产所需费用,公司几乎没有利润空间。“以‘债台高筑’形容目前的山西煤企毫不夸张。”
山西煤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2005年,山西煤焦行业向金融机构贷款,总额高达218亿元左右,加上民间融资,山西焦炭企业的负债规模在300亿元以上。彼时,山西煤炭市场经历短暂不景气后,放贷风险趋于平稳。时光荏苒,2008年之后,煤炭市场开始逐渐显露崩盘迹象,虽说金融机构收缩银根,只向大型煤企提供贷款,但保守估计,目前,山西煤企负债规模仍在300亿元以上,追缴难度越来越大。李广的逻辑代表着山西煤炭业的普遍状态:“生产的煤越多,赔进去的钱就越多,但职工总得吃饭,生产还不能中断。”数据显示,山西煤炭企业库存比今年初增加了32%以上,2014年早些时候,作为晋煤外运的主要港口——塘沽口,其存煤已达到800万吨。上述迹象表明,扩大产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,已让山西煤企陷入痛苦轮回中。“苦不堪言。一方面是开采成本,一方面是企业经营亏损。要想继续保持正常生产状态,就得扩大生产规模回笼资金,这样做的结果是,煤企持续亏损以维持运转。”怀仁县一位煤老板如此感叹。位于左云县的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鹊山精煤)负责人向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大倒苦水,由于市场不景气,目前卖一吨煤要亏损200多元,巨大的亏空让企业不堪重负。除去2700名职工工资,企业连续几年在亏损。但问题是,该公司只能全负荷生产以回笼资金,否则将面临破产的风险。然而,政府并不愿看到企业破产,在无法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下,鹊山精煤只能自谋出路“以量补价”。
左云县劳动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作为一家地方大型国企,鹊山精煤面临的困境足以说明煤炭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供需矛盾。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郭志勇认为,2008年之后,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,为预防煤炭市场崩盘,未来煤炭企业的利润集体缩水的情况会在长时间内存在。实际情况是,国有煤矿由于历史包袱重、人员压力大等原因,不得不在煤炭行情持续下滑的背景下,加大生产规模,尽管库存急剧增大,开采成本随着巷道延伸成倍增加,“以量补价”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也难以打破。前述业内人士指出,去年7月,山西出台“煤炭20条”,为全省煤炭企业减负近200亿元。近期,作为“煤炭20条”回归的第二季,山西又出台17条相关措施,预计可为企业减负50亿元。上述措施可为煤企取缔未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,同时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,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,降低融资成本。但有专家认为,金融机构研判煤炭市场持续走低的现状,不会轻易对煤炭行业另行追加贷款,其本质并未解决煤企负债经营的现状。一位煤企负责人告诉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,山西煤炭朝不保夕的局面并非一日之寒,肆意扩大产能的结果徒增供需新矛盾。而山西一年内两次出台救市措施,实际上仍在解决供大于需的问题,但是否有效果还需时日。山西煤企普遍认为,新政“17条”对解决煤炭整体下滑难有建树。目前,山西正在推进以市场化办法公开出让煤炭资源改革,已暂停以协议方式配置煤炭资源,暂停审批露天煤矿。山西将加快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改革。同时,改革煤炭运销体制,规范管理行为,禁止强行统一经销。郭志勇认为,山西真正要做的是摆脱“一煤独大”的经济结构,借煤市下行之力,山西将“以煤为基、多元发展”的战略扎实推进。事实上,产业结构调整是治愈煤炭市场崩盘的良药。值得欣喜的是,在煤炭自救难见起色的背景下,今年一季度,全省呈现一、三产比重提高、二产比重下降的局面,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。现代煤化工、医药、纺织工业等非传统产业增速持续加快,全省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4.9%,提高2.2%个百分点。山西将加快铁路、轨道交通和晋电外送通道建设,并加紧推进现代煤化工、煤层气装备等9大新兴产业布局。
左云县劳动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作为一家地方大型国企,鹊山精煤面临的困境足以说明煤炭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供需矛盾。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郭志勇认为,2008年之后,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,为预防煤炭市场崩盘,未来煤炭企业的利润集体缩水的情况会在长时间内存在。实际情况是,国有煤矿由于历史包袱重、人员压力大等原因,不得不在煤炭行情持续下滑的背景下,加大生产规模,尽管库存急剧增大,开采成本随着巷道延伸成倍增加,“以量补价”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也难以打破。前述业内人士指出,去年7月,山西出台“煤炭20条”,为全省煤炭企业减负近200亿元。近期,作为“煤炭20条”回归的第二季,山西又出台17条相关措施,预计可为企业减负50亿元。上述措施可为煤企取缔未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,同时加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,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,降低融资成本。但有专家认为,金融机构研判煤炭市场持续走低的现状,不会轻易对煤炭行业另行追加贷款,其本质并未解决煤企负债经营的现状。一位煤企负责人告诉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,山西煤炭朝不保夕的局面并非一日之寒,肆意扩大产能的结果徒增供需新矛盾。而山西一年内两次出台救市措施,实际上仍在解决供大于需的问题,但是否有效果还需时日。山西煤企普遍认为,新政“17条”对解决煤炭整体下滑难有建树。目前,山西正在推进以市场化办法公开出让煤炭资源改革,已暂停以协议方式配置煤炭资源,暂停审批露天煤矿。山西将加快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改革。同时,改革煤炭运销体制,规范管理行为,禁止强行统一经销。郭志勇认为,山西真正要做的是摆脱“一煤独大”的经济结构,借煤市下行之力,山西将“以煤为基、多元发展”的战略扎实推进。事实上,产业结构调整是治愈煤炭市场崩盘的良药。值得欣喜的是,在煤炭自救难见起色的背景下,今年一季度,全省呈现一、三产比重提高、二产比重下降的局面,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。现代煤化工、医药、纺织工业等非传统产业增速持续加快,全省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4.9%,提高2.2%个百分点。山西将加快铁路、轨道交通和晋电外送通道建设,并加紧推进现代煤化工、煤层气装备等9大新兴产业布局。
相关标签: